当下最重要的问题不是我国的GDP总量哪年能超过美国,而是探讨我国是否具备了下一步发展的基础和条件:产业升级和科技进步还能继续齐头并进吗?还有几亿的农民能继续城市(镇)化吗?贫富差距能控制在社会可承受的范围内吗?在现有的基础上,下一步改革的重点和具体政策是什么?……有经济史学家在研究美国崛起的过程时曾言:“在成功的经济体中,经济政策一定是务实的,不是意识形态化的。是具体的,不是抽象的。”
前言
- 在我国,不可能脱离政府谈经济
- 以地方政府投融资为主线
微观机制
地方政府的权力与事务
- 权力和资源在政府体系中的分布规则
- 纵向
- 横向
政府治理的特点
- 管理体系:中央-省-市-县区-乡镇
- 体质特点
- 中央-地方:“中央统一领导下,充分发挥地方的主动性、积极性的原则”
- 党-政府:无需区别,经济上组织、人员高度重叠
- 条块分割,多重领导
- 原因:中央的政治架构,省市县三级完全复制(“四套班子”)
- 垂直关系:地方-中央
- 横向关系:以行政区划为界
- 县教育局既受市教育局领导,又服从县委县政府
- 上级领导与协调
- 跨部门/跨地区事务常常向上集中
- 制度设计:避免把过多决策推给上级,在达成共识的最低层级解决问题
- 设置“分管领导”“领导小组”
- 官僚体系(从古到今,三大特点,央地关系平衡的体现)
- 官员学习和贯彻统一的意识形态
- 由上级任免
- 需要在多地轮换任职